“今年70%-80%的股票、四分之三的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,而这一行情大概率还没有走完。”8月12日,在京东财富15理财日投资策略会上,知名经济学家、莲华资产首席投资官洪灏指出。
8月13日,A股市场震荡走高,盘中突破3674点,即2024年10月8日以来的高点。整体来看,年内A股市场延续强势,三大指数均创年内新高,市场交投活跃度也显著提升。
A股的热情还会延续吗?在洪灏看来,A股短期内或难现疯牛、快牛,但市场整体的上行行情大概率会延续到2026年,其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市场流动性条件的持续改善。
这一改善的核心,一方面源于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及国内央行逆回购操作注入流动性,对风险资产表现构成利好。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全球流动性的改善,以及海外滞留资金向中国的回流。
中国的外储是宏观流动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。洪灏表示,将外汇储备变化与中证全A指数对比,可见二者高度相关。过去几年来,受到美元升值和对美元资产收益预期的影响,我国大量出口创汇选择滞留海外进行投资。但2025年以来,这些滞留海外的资金开始回流中国。这也解释了在贸易冲突阴影下美元走弱,而人民币汇率略显走升的现象。
洪灏还指出,按照历史规律,每轮美元周期通常为17年左右,经周期调整的美元走势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率变化高度相关。在1985年、2002年,美元指数曾出现两次顶部,而自去年年底以来又已从第三轮高点回落。如美元开始迈入新一轮周期的下行阶段,那么对于非美元资产——中国资产、金银、大宗商品等,可采取更积极的配置策略。
在流动性条件改善的背景下,中国的经济周期处于修复阶段。观察我国M2(广义货币供应量)与大盘股指数的关系可以发现,自2024年9月低点起,M2开始修复,大盘股指数亦同步启动。
整体来看, 在进行长期大类资产配置时,洪灏提示投资者当前仍需关注两大风险因素,一是中国人口整体增长趋势的弱化,二是房地产尚未完成的去泡沫化和去杠杆过程。
不过在短中期维度上,展望2025年三、四季度,只要确认流动性改善且经济周期未转向,市场风险偏好仍应趋向积极,其中尤其可以关注九、十月政策出台窗口期对于未来增长蓝图的勾画。
此外,对于今年显著呈现赚钱效应的港股市场,洪灏同样认为下半年仍有上涨空间,其核心依据是 “北水南下” 的领先效应。前六个月的南向资金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。北水南下的走势,香港经济周期指标领先恒指大概1到2个季度,按此规律,下半年港股有望迎来新的高点。在显著的政策支持下,港股的市场情绪和资金来源均非常乐观。
配资股票推荐,实盘配资网站论坛,杭州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